1、朋克(Punk)
朋克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主要在英国,它与西方,特别是英国社会日益蓑落有着直接的联系。1973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原油价格猛涨,汽车工业几近破产,纺织、煤碳、钢铁工业都陷入困境,国际贸易停滞不前,物价上涨,大量工人失业。年轻一代对此毫无办法,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而这个时候的乐坛却由明星主宰了潮流。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朋克音乐正反映了这些青少年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情绪,甚是绝望的心情。他们愤怒地批评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是用大喊大叫、古怪的形象和疯狂的舞台行为表现出来的。
从音乐上,朋克摇滚作为摇滚乐的一个分支,并没有为摇滚乐带来任何新的东西,它只是把主流摇滚中从硬摇滚到重金属那种比较强劲的风格推向了极端。朋克反对主流摇滚中从"披头士"以后那些进行音乐实验和艺术创新的倾向,如技术性的器乐独奏,摇滚乐和其他音乐相结合的严肃探索等。它比硬摇滚更加强调简单、重复,强调最"基础"的摇滚。歌词也比硬摇滚更加直接了当、明确无误,像华丽摇滚一样,朋克的意义不在音乐,而在音乐之外。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使人震惊?quot;滚石"乐队的吉他手凯思·理查德说:"在朋克中,音乐似乎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想恶心什么人"。
英国最重要的朋克乐队是成立于1975年的"性手枪"(Sex Pistols),他们创立了一种愤怒的、反对一切的年青人形象,以及一种渎神和强暴的气氛。他们的音乐恢复了50年代最"硬"的、简单而大声的摇滚语言,只是更缺乏技巧和味道。主唱约翰尼·罗坦(Johnny Rotten)在加入乐队前从未唱过歌。"性手枪"于1976年与EMI签约,发行单曲《英国无政府》(Anarchy in the Uk)。第二年初,在伦敦"今日电视节目中接受采访时,罗坦用粗鲁、下流的语言,对有关社会传统准则等问肆言抨击,引来了从国会到报纸的谴责。EMI付出一万英磅立即解除了他们的合同。不久,"维真"唱片公司与他们签约,并于1977年,在英国庆祝伊丽莎白二世继承王位25周年的同时,发表了他们模仿英国国歌的同名讽剌曲《上帝保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歌中唱道:"上帝保佑女王,这个法西斯政体。在英国的梦想里,没有前途。没有前途,没有前途,没有前途。"尽管这首歌曲到处被禁演,但却受到"幻想破灭"的青少年无条件的支持,在英国排行榜上获第二名。同年年底?quot;性手枪"推出他们惟一的专辑《别担心阉割,这里有性手枪》(Never Mind The Bullocks,Here's The Sex Pistols)。1978年,罗坦退出"性手枪",成立了一个新的乐队。维希亚斯(Sid Vicious)成了"性手枪"的主要成员,他的极端主义和对整个世界的憎恨远远超过罗坦。同年10月,他因谋杀女友而被捕。第二年年初,在候审期间,他被发现死于吸毒过量。1979年,"性手枪"乐队解散。
英国其他重要的朋克乐队还有"冲撞"(the Clash)。从歌词和行为来看,他们不像"性手枪"那样让人难以接受,但音乐同样简单、重复、猛烈,有很多尖叫和失真。1977年,他们发表了第一张专辑《冲撞》,其中几首歌曲对一切都提出了抗议:烦人的工作、警察、美国、摇滚乐、暴力和种族主义。
虽然,朋克的兴起和影响主要在70年代中期的英国,但从音乐和歌词来看,类似的特点早已在美国60年代末的一些乐队中出现了。
还需要提到的是"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乐队,它是由受过古典钢琴训练的路·里德(Lou Reed)于1965年组织起来的,他们与米高梅唱片公司签约,于1967年发行专辑《地下丝绒和尼科》(尼科Nico,1966年加入乐队任主唱,1967年离队),包括了几首毫不隐讳地涉及吸毒和施虐狂的歌曲。1968年,推出第二张专辑《白光/白热》(White Light /White Heat),其中,专辑标题同名曲就是一首关于吸毒的歌曲;《礼物》(the gift)在充满噪音的、不断重复的音乐伴奏下,用语言说出超现实主义的、与性有关的歌词;《雷大姐》(Sister Ray)长17分钟,半说半唱,内容明确地与性相联系,伴奏音乐不断重复,且被严重歪曲。这张专辑在排行榜上列为第199名。作为反传统的先锋派乐队,"地下丝绒"作品的内容主要强调吸毒和性。他们于1972年解散。
后来,朋克摇滚从英国传入美国。作为一个运动,它在美国的规模较小。而且,它不像在英国那样是一种政治上无政府主义的音乐,而是青少年反对他们的父母和反对他们感到格格不入的中产阶级的一种新的语言。美国主要的朋克乐队?quot;纽约娃娃"(New York Dolls),"雷蒙斯"(Ramones)等,代表歌手有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等。 作者: Rambler 时间: 2005-12-5 22:23
"涅槃"(Nirvana)乐队
"涅槃"乐队的灵魂人物是科特·科本(Kurt Cobain),出生于美国华盛顿距西雅图100英里的阿伯丁小镇上。开始他对"披头士"和重金属感兴趣,但最终是朋克音乐征服了他。乐队曾几经易名,最终在1987年确定使用"涅槃"这个名字。1989年,他们花了600多美元录制了专辑《漂白》(Bleach),出乎意料地成了大学电台的热门歌曲,共销出了3500张。1991年9月他们的《别介意》(Nevermind)出版,这张专辑在美国行情火爆,首批销量5万张,一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景象。其中单曲《闻起来像青春的气息》(Smells Like teen Spirit,例40)的MTV疯狂地播放令乐队一时名气大增。1992年初,这首歌曲打入美国排行榜前十名。1992年,科特·科本与"洞穴"(Hole)乐队主唱科特尼·洛夫(Courtney Love)结婚,于1992年8月18日生下一子。1993年,专辑《乱伦》(Incesticide)由于没有整体性概念,因此使"涅槃"极端和矛盾的一面得到了充分体现。1993年,乐队的最后一张专辑《在母体内》(In Utero)面世。这张专辑一经推出,即打上英美两地排行榜首位。为此"涅槃"于当年秋天举办了全国巡演,并在年终之际举行了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场"不插电"演唱会。之后,他们又赴欧洲巡演。但在罗马期间,科特·科本又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在此之前发现过类似情况)。1994年4月5日,科特·科本在西雅图的住所开枪自杀。科本死后,其他队员继续活跃于摇滚乐坛,但是再也不可能有第二个"涅槃"诞生。